政策的东风为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激发了活力。11月1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第三届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介绍,今年以来并购重组约3000起,新兴产业成并购重点领域。
并购重组有助于企业迅速扩大规模、拓展业务版图、整合资源,从而提升竞争力。结合资本市场的实践经验,笔者建议,上市公司如果想让并购重组真正发挥出积极且长效的作用,讲究“适配性”是重中之重。
首先,企业在采取并购重组措施时,无论是为了补充产业链薄弱环节还是为了多元化经营,都应从“软”和“硬”两个角度来考量后续不同产业的协同效应。
从“软”的角度,要考虑核心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在后续磨合中的契合度。每个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价值观、管理风格以及行事准则。倘若两种截然不同企业文化的企业进行并购重组,却没有妥善处理文化差异,那么在整合阶段就极易出现矛盾冲突、团队协作困难等问题,进而容易产生核心人才流失的潜在风险。
从“硬”的角度,则要考虑技术、市场等事项。从资本市场过往案例来看,若并购重组得当,企业可筑高竞争护城河,提高技术水准,并确保核心技术的安全。然而,这亦要求在执行并购重组时,必须全面评估目标企业的创新潜力、客户基础、生产运营效率及销售渠道等关键细节,避免后续整合中出现“两张皮”的情况,阻碍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此外,若管理不善,还可能因分散注意力而影响到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
其次,要将高估值、高商誉、高承诺这“三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根据过往资本市场案例可知,并购重组的承诺方无法履行业绩补偿承诺而引发诉讼、高商誉在后续几年拖累上市公司业绩的情况也有发生。因此,上市公司在进行并购重组时,必须将这些“三高”问题控制在合理区间内,并设定量化指标来监控风险,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最后,要注重通过并购重组提升企业高科技、高研发、高质量这“三高”的含金量。
9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的意见》,明确支持上市公司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布局,引导更多资源要素向新质生产力方向聚集。支持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并购产业链上下游资产,增强“硬科技”和“三创四新”属性。
通过并购重组引入高科技、高研发、高质量的资产,既可以提升上市公司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地位,也能让资本企业更好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引导资本脱虚向实,实现多方共赢。
总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绝非简单做加法,而讲究“适配性”是保障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只有充分考量各方的适配情况,精心谋划、扎实推进整合工作,才能让并购重组成为上市公司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