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偏好”不能再任性了。据《工人日报》报道,11月24日,*网信办等四部门发布通知,部署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明确重点整治同质化推送营造“信息茧房”、违规操纵干预榜单炒作热点、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利用算法实施大数据“杀熟”、算法向上向善服务缺失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等问题,督促企业深入对照自查整改,进一步提升算法安全能力。
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迅猛发展,算法满足了人们智能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需求,在优化互联网体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带来了积极影响。但与此同时,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问题,引发了诸多不满。
此次“专项行动通知”中有两个关键词,揭示了当前算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盲目追求利益,二是向上向善服务缺失。对此,公众的“痛感”不可谓不强烈。比如,此次治理任务的重点之一是“防范盲目追求利益侵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通知明确,严防一味压缩配送时间导致配送超时率、交通违章率、事故发生率上升等问题。现实中,一些平台企业为提升配送量或为打赢竞争“速度战”,利用算法将“骑手困在系统里”,不仅可能侵害劳动者的权益,而且为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再如,一些商家滥用算力、搞大数据杀熟,让“算法”变“算计”,精准收割消费者。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诸多劳动者、消费者的权益,也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削弱了网络生态的健康活力,甚至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毋庸置疑的是,不管算法能够创造多大的经济价值,都不能以损害公共利益、破坏网络生态为代价。
算法只是一个工具,但如何利用这一工具体现着价值判断。算法的具体使用者和执行者,要有价值自觉和责任担当,要在推动算法治理中,承担相应责任,落实相关要求,不能只看利益,只顾眼前。
解决算法滥用、乱用问题,引导算法向上向善,一方面,平台企业要强化内部监管责任,认真梳理风险隐患,排查问题漏洞,绝不能让互联网成为传播有害信息、造谣生事的平台;另一方面,要对算法推荐的逻辑进行反思,防止其成为不良内容传播的帮凶,要以健康的价值观来规范和指引算法应用。
应该认识到,压实平台企业主体责任,要求其自查自纠和整改,不是让企业彻底剥离算法,而是敦促平台企业调整相关运营和获利模式,在兼顾自身发展的同时,加入公共安全、企业社会责任等考量因素,设计出更为健康、合理的算法模型,探寻一种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上述通知中也提出要实现算法的公开透明,相关具体措施要求中也包括全面公示热搜榜单排序机制原理,优化检索、排序、推送等规则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详细公示时间预估、费用计算、路线规划等。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算法滥用乱用问题进行治理,为算法规范发展建章立制。此次专项整治行动针对网民关切的典型问题,提出了不少精准细化的举措,接下来,有关部门还要继续完善规则,加强监管和指导,为算法技术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网络世界既生繁花,亦长稗草。算法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模型的日趋复杂、数据的日趋多元,算法的不可解释、不可控性或许还会增加,相关治理也将面临多重挑战。算法向善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过程,让人们在信息的海洋里遨游、在清朗的环境中飞翔,让网络空间充满正能量,需要所有互联网参与者共同践行、推动。
张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