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月11日至12日,*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很多新提法、新举措,关系明年经济大局。《中国报道》新媒体特设“2025年经济怎么干?”专题,对*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新提法、新举措做深度解读。
12月9日,中共*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
从货币政策来看,相较于去年12月份中共*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提法,此次删去了“稳健”二字,定调“适度宽松”。
值得关注的是,这是在连续实施了1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后,再次改为“适度宽松”基调。
为何再次回归“适度宽松”?
我国货币政策基调的谱系包括从紧、适度从紧、稳健、支持性、适度宽松等。时隔十多年,货币政策取向再次回归“适度宽松”,背后原因备受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陆利平告诉《中国报道》记者,2011年以来我国长期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具体表述上会根据经济环境有所侧重,如保持中性、灵活适度、精准有力等。今年以来,我国内需增长有所放缓,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进行逆周期调节,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货币政策的表述从此前的“稳健”改为“适度宽松”,预示着明年整体流动性将较为充裕,资金成本有望大幅下降。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逆周期调节的体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增强了货币政策的应对能力和空间。*定调货币政策取向为“适度宽松”,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进一步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推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曹婧指出,针对经济运行中国内需求不足、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等挑战,党*及时将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传递出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积极信号,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
一是为明年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适度宽松”意味着合理充裕的货币供应量、相对低位的利率水平、更加精准的定向支持,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二是提早明确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宏观政策目标、工具、力度、时机、节奏的一致性和匹配度,从而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上次货币政策被定调“适度宽松”还是2010年,2011年至2024年期间则一直是“稳健”。对比2009年—2010年实行的“适度宽松”,两次虽然定调相同但在内涵上仍有一定差异。
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原副院长王晋斌看来,当前的“适度宽松”是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的“适度宽松”,将更加强调精准性和有效性,融资的目的是要提高投资效益,因此不会搞“大水漫灌”。
“与此同时,现在面临的货币需求约束条件也在改变。企业、居民对货币的真实需求会约束货币的供应量和融资规模,因此政府需要在货币需求上首先发力,再来带动企业和居民对货币需求的增加。”王晋斌还强调,结构性货币政策也将加大对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支持力度,具有跨周期促进经济结构升级的特征等。
“此外,提出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这与2020年四季度提出并一直采用至2023年三季度的‘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是不同的。”王晋斌认为,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突出了预期价格管理,拟推动价格回升。由于价格粘性,这个新提法预示着未来货币供应量需要有加大的提前量。
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是什么?
宽松的货币政策通常包括降低利率、放松信贷、增加货币供给等。
“明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包含三方面。”曹婧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一是对存款准备金率较高的大中型银行定向降准0.5~1个百分点,释放中长期流动性。二是统筹考虑实际利率与潜在经济增长率匹配、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等因素,适时降息30~50个基点,继续引导存量房贷利率下调。三是创新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重点支持提振消费、科技创新、稳外贸外资、城乡融合、绿色转型等领域。
陆利平指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强调政策的灵活性和审慎性,货币政策空间进一步打开,保持流动性更加合理充裕,适度降低融资成本,更好体现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明年更大力度地降准降息皆可期待,货币政策或更大力度配合财政政策,进一步通过降准、购买国债等方式提供流动性,同时货币政策或通过更大力度的降息,降低私人部门的融资成本。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重点在于保持低位的利率水平、保持合理充裕的货币供应量、更加强调政策精准性;用好结构性政策工具和创新的政策工具,定向支持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继续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
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在价格上持续发力,在总量上继续施力,在结构上聚焦用力,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防范资金空转,兼顾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和银行稳健经营的平衡,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据了解,央行明年将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创造有利的利率环境,支持扩消费、促投资。发挥行业自律作用,维护存贷款市场竞争秩序,稳定银行负债成本,提升银行自主理性定价能力。此外,还将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汇率预期管理,有力应对外部冲击,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人民银行还将按照*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兼顾内外均衡
连续实施了14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后,再次改为“适度宽松”基调。这和美联储降息等国际大背景是否有关?这一调整是否契合当前我们自身所处的国际形势?
陆利平指出,当前国际形势下,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美联储开启降息周期,过去中美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分化的情况开始扭转。这意味着过去两年中国资本外流和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压力也将得到缓解,使得货币政策有更广阔的空间,在“稳”与“进”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适度宽松’意味着既要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又要给市场足够的流动性支持,从而缓解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好地应对国际形势的新挑战。”陆利平告诉《中国报道》记者。
曹婧指出,当前美欧通胀继续回落,对我国造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减轻,全球主要经济体相继进入降息周期,外部环境对我国货币政策宽松空间的掣肘明显减弱。货币政策基调由稳健转向适度宽松,体现了我国货币政策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