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外汇局相继发声 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正当时

  近期,人民银行与外汇局相继发声,明确表达了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的决心,特别是外汇局强调支持中长期资本入市,这一信号不言而喻。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型开放正处于历史转折点,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开放的优势显而易见,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另一方面,还可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稳外贸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型开放更显得难能可贵。这不仅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也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自2018年以来,中国金融制度型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

  在市场准入方面,打破了外资持股比例的限制,放宽甚至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领域的准入门槛;同时,也精简了外资机构的股东资质要求,大幅拓展了其业务范围。

  从实际效果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制度型开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我国债券被国际主流指数纳入,其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外资金融机构投入“真金白银”,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资产规模持续扩大。

  这些变化充分证明了我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不断增强,也为进一步深化制度型开放奠定了基础。

  当然,不能忽视外部形势的复杂性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挑战。但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

  *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扩大自主开放、单边开放政策,展现出巨大的开放决心。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国仍然积极探索和其他国家合作共赢,成为动荡国际环境下的“稳定器”。

  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和有效实施,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回升。特别是,近期,*政治局会议、*经济工作会议也进一步释放了积极信号,经济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断累积增多。

  展望未来,一方面,要为外资提供更多便利,逐步形成涵盖股票、债券、衍生品及外汇市场的多渠道多层次开放格局;另一方面,打造更加友好包容的营商环境,统筹推进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改革,为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投资兴业,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但无论金融市场如何开放,国家安全依旧要摆在第一位。对此,需要从制度设计入手,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 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管理,以防范化解外部冲击风险

  总之,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稳健的步伐,坚定不移地推动金融市场的制度型开放向前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