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转型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性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标准起到重要引领作用。为充分发挥标准“指挥棒”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近日联合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我们将扎实推进《行动方案》各项任务落实落细,推动原材料工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构筑坚实支撑。”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说。

  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绩

  日前,河钢集团全球首条氢冶金绿色汽车板连铸生产线在河北张家口投产,每年将产出150万吨汽车板,用于生产汽车结构用钢、超低碳钢、汽车大梁钢等高端钢材产品。氢冶金使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摆脱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推动钢铁生产绿色转型。

  近年来,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为主的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取得明显成绩。从区域看,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集聚区炼化产能占比达70%;建成并通过认定化工园区708家,产值占石化化工行业70%以上;超900万吨电解铝产能有序转移至清洁能源丰富地区。从企业看,45家原材料企业上榜《财富》世界500强,占全球上榜原材料企业近40%;220家原材料企业进入中国制造500强;累计培育3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也要看到,原材料工业仍存在低端过剩和高端不足等短板。为此,工信部将围绕“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改革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高质量标准供给。在传统产业领域,编制钢铁、轻工、机械等行业标准建设指南,加强数智技术、绿色技术等融合领域标准制修订,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在新兴产业领域,按照“产品分代、技术分级、研制分期”思路,加快制定一批先进适用的标准。在未来产业领域,紧跟国内国际技术演进发展趋势,前瞻布局标准化路线图研究。

  标准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我国在原材料领域发布了国家标准1500余项、行业标准1800余项,标准研制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引领产业发展作用不断增强。

  “我们将电梯用钢丝绳、热轧带肋钢筋等推荐性国家标准转为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轿车轮胎、通用硅酸盐水泥等强制性国家标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黄瑜介绍,工信部围绕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发布548项新材料行业标准;围绕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发布15项数字化转型行业标准;围绕碳排放碳核算、绿色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等,发布496项绿色低碳行业标准。

  同时,工信部十分重视将行业经验、技术转化为标准,提升产业竞争力。例如,化工园区建设标准此前缺少引导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我们在调研园区现状水平、凝练优质园区发展经验基础上,编制发布《化工园区智慧化评价导则》《化工园区竞争力评价导则》行业标准,明确了化工园区智慧化水平评价的流程、体系和方法,引导园区在产业经济、创新驱动、智慧化转型等方面对标先进改造提升。”黄瑜说。

  围绕“三化”加速转型

  目前,原材料工业绿色化转型依然面临较大压力,数字技术融合应用还不深入,优化升级任务仍较为艰巨。为此,《行动方案》以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发展、新材料产业壮大为重点,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建立健全原材料工业标准化工作协调机制,加强贯标推广和实施效果评估,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全过程落实相关标准要求。

  围绕高端化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强化上下游协同,制定一批通用性强的先进基础材料标准,推动一批创新成果转化成关键战略材料标准,聚焦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

  围绕智能化发展,《行动方案》立足原材料行业流程工艺特点,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发展需要,部署数字技术与原材料工业深度融合相关标准制修订任务。

  围绕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聚焦低碳技术,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等技术标准研制;聚焦碳减排工作,开展重点行业碳排放、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等标准研制;聚焦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建材、生物基材料等产品标准以及绿色园区、绿色工厂评价标准研制。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发布并实施200项以上数字化转型、100项以上新材料领域以及100项以上绿色低碳标准,推动10项以上强制性国家标准立项。制修订500项以上基础通用和质量提升类标准。”常国武说。

  为确保上述目标如期达成,《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科研和产业化专项加大对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新材料等领域标准研究支持力度;支持地方加大标准化工作力度,鼓励重点企业提高标准化相关经费投入;支持企业将标准化人才纳入职业能力评价和激励范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