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8日,*农村国内工作会议召开,部署2025年“三农”工作,会议讨论了《中共*、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讨论稿》,继续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随着近两年,企业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已成为大势所趋。作为国内休闲零食头部品牌,18年来,良品铺子一直致力于拉动产业链升级,以 “三产融合” 为核心战略,深度融入乡村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起从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全链条协同发展模式,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从消费端反向定制,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2014年,云南昭通大关县的村民迎来了一位外地客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风味”,野山笋作为昭通特色农产品,在这之前,只能作为初级农产品销售,销售渠道、规模受到极大制约,当地农户守着美味的山珍,却很难变现增收。
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新客人”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如果先有一款收到消费者认可的笋类产品,并且保持稳定增长,是不是就能带来稳定原料及加工订单,昭通野山笋也许可以实现产业化升级。
这个新客人就是良品铺子的采购团队。与当地龙头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后,良品铺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野山笋原料“标准”:原料分级分等,不同等级不同价格。
良品铺子定制的原料,是长度20多厘米的昭通筇竹笋,只取笋尖及以下8—13厘米的A级原料,才能确保口感鲜嫩。当季野山笋采摘后,马上送往当地的工厂,初步处理后第一时间运抵良品铺子位于昆明的供应商工厂,在十万级无尘智能车间进行加工,最大限度保持野山笋的食物本味和品质稳定。
这个高海拔的山野珍品,迅速成为良品铺子热销单品,2023年良品铺子年采购的昭通野山笋从2014年100吨上涨到3200吨,年增长30多倍,2024年预计采购量将达到4500吨。今年4月,良品铺子推出大熊猫萌兰联名款野山笋系列,迅速在年轻群体形成风潮,“国宝同款”一时让大关野山笋声名大噪。
按照“10斤毛笋挑出1斤A级笋尖”的原料标准,实际采购毛笋在4.5万吨左右,通常一节火车皮通常载重60吨,相当于把750节火车皮昭通野山笋带出了云南大山。
另一方面,良品铺子和供应商伙伴积极参与云南省农科院、大关县共建的筇竹研究院、大关县竹产业发展研究院,筇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中,从育苗种植到品种改造、从采收方式到加工工艺,小竹笋正变成当地大产业。
随着野山笋越卖越多、知名度越来越高,更多平台和企业来到这里,把昭通野山笋带向零食、餐饮和预制菜领域。当地也开始进一步拓展人工竹笋种植,到了2022年大关县的竹笋年产量达到惊人的3.5万吨。
“世界筇竹看中国,中国筇竹看大关”,野山笋已成为昭通一块响亮产业金字招牌。
2.产业链协同,产品升级打破低价内卷
与昭通极为相似的还有吉林桦甸。这座小城背靠长白山,盛产东北红松子。
距离桦甸130多公里的梅河口市,是亚洲最大的松子加工集散地,梅河口产出的松子占全国产量的70%左右,这里果仁浓香飘满城。
眼下正是坚果季,在良品铺子门店,一款“长白山香烤松子”的坚果格外受欢迎。这也是良品铺子推出的健康零食新品,一款烘烤非油炸,0添加色素、0添加甜味剂,配料只有松子。
经过实地走访和调研,2016年,当地一家中型加工厂,成为良品铺子东北红松供应商,当时,受外部环境影响,礼品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商超渠道面临巨大回款压力,这家工厂正处于急需转型的瓶颈期。
合作期间,良品铺子从生产流程、产品检验、标准制定等方面,深度参与并协助工厂完成自动化、数字化的产业升级,让初级农产品转向现代化工业生产过程中,助力优质农产品价值飞跃。
比如对原料的管理上,建立全产业链可追溯系统。在东北红松原料端管理上,从规格要求、成品感官质量要求、缺陷可接受率、微生物指标等方面建立一套验收标准,对松子从原料采收、验收、出入库再到工厂加工进行管控。工厂对不同基地,不同产区的松塔进行质量检验,编号记录入库;储存、运输环节上全年使用零下10℃冷库保鲜储存。
合作供应商年也成为当地头部食品加工企业,产值从7000万翻倍增长到1.5亿元。2020年,知名仓储会员店循着良品铺子包装信息找上门,更多的稳定的订单和现金流,让公司规模扩大,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带动一千多户农民脱贫致富,成为当地五星级扶贫企业。
类似的,还有云南夏威夷果。作为全球最大的澳洲坚果种植区,2022年,云南省澳洲坚果种植面积414万亩,拥有品种近百个。而就在20年前,把这颗滚圆的坚果壳打开都是一个大难题,看不到经济效益的果农们,也在为要不要继续种植犹豫不决。
2019年,良品铺子与“中国坚果之乡”的盈江龙头企业合作,从梳理供应链的标准开始,对供应商进行专业辅导,例如原料验收标准的提高,分选规格的登记,引进坏籽类型辨识及筛选设备等,整体高出进口原料标准95%,把直径、坏籽率品控指标纳入了原料和生产环节。与此同时,协同盈江当地种植企业和合作社果农开展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并以高于市场收购均价采购定制原料。
2024年9月5日,当地开杆节,盈江鲜果收购价为9.5元/公斤,按这个行情良品铺子今年预计带动农户增收数亿元。按平均每株树20公斤鲜果,当地百亩果林家庭收入达20万元。
作为国内最早使用和推广云南夏威夷果休闲零食品牌,通过市场端的“试金石”,一步步帮助当地升级坚果产业链,让云南夏威夷果达到了‘平替’乃至超越进口原料的标准,避免了在低价低质中卷生卷死的局面。
3.产业链融合 多方共赢发展
类似昭通野山笋、东北红松、新疆鹰嘴豆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成立18年来,良品铺子陆续带动全球40 多个农业产业集群、200多家食品类合作伙伴以及 2000多家辅料类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其中,在国内供应链最上游,良品铺子已建立14个专属原料基地,让更多原产地好物走出大山。
这和目前推动的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政策不谋而合。
不同的是,良品铺子所秉承的则是由第三产业出发,逆向推动种植、生产方向的产业升级,实现跨区域的“产业链融合”。良品铺子只需要在末端发力、洞察或开发出消费者需求,通过策划、研发与标准制定,总结出一款“必然”有销路的产品,就可以逆向寻找相关原材料、加工厂。当产品销售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彻底建立起产地到顾客的质量体系、供应链与物流管理体系。
一旦打通后,种植养殖业可以持续获得大量的订单,加工厂可以在保底利润的基础上不断迭代技术与研发,仓储、物流与商贸等行业也均在不同程度上受益,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拉长供应链的同时拓展供应链深度,除了能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更多人分享到品牌发展的红利外,还能持续为消费者提供品质稳定、安全放心的产品,特别是供应链不断健全后,规模效应还能持续压低产品成本,使“物美价廉”的口号真正落地。
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在末端需求主导下,第一第二产业的增长稳定性得到大幅加强。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此前农产品“看天吃饭”、加工厂“周期规律”的魔咒。这也是良品模式对三产融合的创新和补充。
“1 1 1>3”,作为国货品牌,生于斯长于斯18年的良品铺子才刚“成年”,不管是“三产融合”还是践行公益,这些都只是开始,未来将持续在 “三产融合”深耕细作,努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