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共*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
《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养老金融。其中包括“积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等,这对商业银行提出了要求。《意见》发布后,建设银行公司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在金融服务养老服务机构方面不断深入推进,加强资源投入,不断扩大服务客户范围,更好满足养老服务机构融资需求。
对传统信贷模式提出新的命题
在养老机构分类改革方面,《意见》首次明确将养老机构划分为兜底保障型、普惠支持型、完全市场型,推动形成兜底有保障、刚需有服务、普惠有供给、市场有选择的服务格局。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养老机构在建设和运营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长久以来,养老行业大多是“小富即安”式的盈利,若想做大规模,往往需要通过融资来实现。
上海全程玖玖健康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全程玖玖”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机构,在传统信贷逻辑下,这类机构很难获得融资。“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养老机构,往往缺乏有效的抵押物,现金流也不充裕,还在探索长期稳健的经营模式,对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模式提出了新的命题。”农业银行个人金融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从农业银行获悉,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主动对接联系了多家像全程玖玖这样的养老机构,并实地走访调研养老产业情况,深入了解企业需求,与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联合推出一款养老领域专属贷款——“农银养老批次贷”,共同搭建符合上海特色、贴近产业需求的“金融支持养老产业”新模式。
事实上,相较于股权融资,养老机构更倾向于银行贷款,因为没有股权稀释的风险。有养老机构人士表示,期待有更多的政策支持,也相信随着帮扶养老产业的各项配套政策出台,尤其是金融政策,养老产业将会实现快速发展,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养老产业。
2024年1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到“支持金融机构扩大养老领域信贷投放,并向中小养老机构倾斜”。此次《意见》提到,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信贷融资需求。
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级高级研究员杨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以专项债券融资购置或建设养老服务项目房产等基础设施,可带动商业银行加大针对养老托育项目的抵押信贷投放规模。此外,加大政府性融资担保对养老服务小微企业担保支持力度,可以直接提升其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力度;通过政府性再担保机构引导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性担保加大对养老服务小微企业的担保支持力度,亦可帮助此类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
商业银行持续发力
满足不同场景资金需求
事实上,在满足养老机构信贷融资需求方面,商业银行一直在持续发力。
上述建设银行公司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行推动内部政策与资源配置同向用力,业务发展和专业能力一体提升,促进业务高质量发展,支持优质、便捷养老服务供给。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业务重点支持领域,加强考核,配置激励费用,激发各级机构开展养老产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全行在养老服务领域开展多项探索创新,推出多个专项贷款产品,更好满足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不同场景资金需求。
为做好养老金融工作,中国银行于2024年4月份成立了养老金融中心。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业务重点支持领域,加强考核,配置激励费用,激发各级机构开展养老产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先后出台养老服务行业业务指引,提升信贷服务养老产业的专业性。
记者从中信银行获悉,该行也在发力“养老产业”金融新兴领域。围绕养老产业链中的设备器械、食品药品、养老机构、养老地产、老年用品等领域,中信银行主动对接政府普惠养老产业项目,并针对养老产业经营和现金流特点,创新信贷、股权、REITs等业务模式,加大对养老产业的资金支持,积极助力养老产业迭代升级。
展望未来,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杨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广义的养老金融主题之下,金融机构可探索逐步打通G端(政府端、B端(企业端、C端(消费者端的服务,整合针对G端的账户管理、托管等服务,针对B端的信贷融资服务,针对C端的个人养老金投资服务,积极对接政府各类扶持政策,努力提升数字化水平,利用信息流、资金流的融合提升服务质效。
“金融机构要依据市场化原则,以优质的养老金融服务,支持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杨娟建议,商业银行应及时更新养老服务产业信贷指引,创新以养老项目相关固定资产为抵押或以养老项目应收账款为质押的信贷产品,加强与政策性担保机构联动,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