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
1. 全面性原则:确保内部控制覆盖单位的所有经济活动,从决策到执行再到监督,无一遗漏。
2. 重要性原则:在全面的基础上,特别关注那些对单位影响重大的经济活动和高风险领域。
3. 制衡性原则:通过合理的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
4. 适应性原则:确保内部控制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并能够根据单位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
5. 成本效益原则:在实施内部控制时,要权衡成本与收益,力求以最低的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1. 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
①系统分析业务流程中的不相容职务,实施分离措施,确保各司其职,相互制约。
②主要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
2. 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的业务权限、审批程序和责任,确保授权审批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3. 会计系统控制
严格执行国家会计准则,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4. 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财产管理制度,采取记录、保管、盘点等措施,保障财产安全。
5. 预算控制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明确职责权限,规范预算流程,强化预算约束。
6. 运营分析控制
建立运营分析制度,定期进行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7. 绩效考评控制
建立绩效考评制度,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定期考核评价员工业绩,将结果作为奖惩依据。
<|vq_2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