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东风下,旅游业加速步入“飞行模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及,研究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有关管理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
“政策接力,这对于低空经济、eVTOL发展来说又是一重大利好。”沃兰特高级副总裁黄小飞分析称,新政是从应用端开始,引导低空产业走向落地阶段。观光与接驳是“游山玩水赏风光”的主要场景,也是提升旅游消费的重要场景。
在业内看来,在低空经济浪潮下,“低空 旅游”有望成为低空经济率先落地的场景。低空经济联盟执行理事长罗军解读道:“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国家将在文旅等行业率先推动低空经济场景的示范应用。低空旅游属于加分项,不是必选项。对于个别特殊的旅游景点,特别是山高坡陡、不易到达的景区,低空文旅的市场空间更大。”
上市公司积极探索
尽管当下低空飞行旅游业态并不算成熟,但上市公司已在积极布局。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亿航智能、西域旅游、祥源文旅、中信海直等上市公司已在探索低空旅游方面的业务。
综合产业现状来看,与成本更高昂的直升机相比,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更受上市公司青睐。2025年新年伊始,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级景区丹霞山,祥源文旅旗下低空文旅业务公司——祥源通航首批eVTOL首航成功。此次首航成功,是“低空 旅游”模式的又一生动实践。
再如西域旅游,公司近期表示,其与亿航智能共同出资设立了西域青鸟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西域青鸟”,公司持有其70%股权。目前,西域青鸟已到位5架无人驾驶载人飞行器,并已进行商业运营前的飞行训练和人员培训。低空旅游项目受政策、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公司正在与合作伙伴共同努力推动项目落地。
对于eVTOL为何能在低空旅游场景脱颖而出,罗军分析称,eVTOL具备以下优势:一是垂直起飞,不需要跑道,能够适合很多场景;二是纯电动,不会对景区环境构成环境污染;三是低噪音,不会影响其他游客;四是安全性能好,能够较大程度确保安全。
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补充道,在文旅场景中,相较于传统的单旋翼直升机或者人力牵引的热气球,多旋翼的eVTOL灵活小巧,占地面积小,机动性较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低。eVTOL可以根据预设航线,实现定点高频的自动化和集群调度飞行,符合景区未来实现自动化、提升观光体验的趋势。
不过,目前行业缺乏专业的飞行人员,此类人员培训周期长、成本高。亿航智能EH216-S等eVTOL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减少了飞行员的培训和薪资成本,可以大大减少运营成本。“这种模式使得运营商获得更低的设备设施购置与运行成本,也减少了人力成本,对文旅运营方无疑是一大吸引力。”贺天星说。
产业基础尚待完善
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以eVTOL为代表的新型民用航空器在低空的大规模应用,需要完善的低空监管及服务保障体系,这离不开多方主体共同努力。
贺天星认为,低空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完善,既包括城市内地面飞行起降场、充电设备、候机楼、消费功能区的建设,也包括低空域数字化管理网络的新基建,以保障航空器同时在天空飞行时能够有序、安全。与此同时,应加大行业政策下沉力度,在飞行空域审批、航空器飞行监管、低空经济立法执法、地面基建用地规划等方面出台更为细致规范的政策,不断拓展和加大应用场景的打造。
黄小飞则认为,发展低空旅游最大的挑战,在于缺乏“安全、高效、经济”商用客运级航空器,这是低空观光等场景发展的底层安全保证。对于以大量、高频载人需求为核心的低空观光场景,安全性较低的航空器无法保证高频飞行下的安全,过高的成本也限制了场景的规模化复制。只有商用客运级eVTOL,才能满足低空观光的大量、高频载人需求。
因此,黄小飞建议,可以建立合格航空器准入名单,鼓励基于商用客运级eVTOL开展低空旅游试点应用,提前推动产品与场景的融合。同时,可以鼓励商用客运级eVTOL在大型活动、重要赛事上的宣传,提升大众对于低空旅游/eVTOL的接受程度。
罗军同样认为,在推动低空旅游方面,最根本的是安全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因此,需要严格遵照国家对低空飞行器的管理、使用的严格规定执行,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始终将安全有序飞行作为第一要务。
“发展低空旅游:一是要做好统筹规划,系统性推进;二是要把安全防范、安全规则、安全飞行始终放在第一位,做好各种安全保障,严格按照飞行要求执行;三是系统性培训相关人员,培训一支专业的服务团队。在政策方面,建议尽早出台相关标准和规则,明确责任主体,以及责任划分、保险等配套政策。”罗军表示。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