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3月,全国两会上,*总书记参加江苏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潮,已澎湃在中华大地。如何向“新”而行?怎样以“质”致远?新华日报社组织开展“‘质’感中国·十城十访”新质生产力调研行,以总书记实地考察过的点位为龙头牵引,从新质生产力“首提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发,走进分布在东西南北中的10个城市,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的积极探索,展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进一步凝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调研报道今起推出,敬请关注。
重庆,是支撑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今年4月22日至24日,*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期间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站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前沿,当地构建起“33618”产业体系,并提出到2027年GDP迈上4万亿元台阶的目标,以“质”变引领西部崛起之路。10月21日—23日,记者探访重庆,寻找“城市之变”的痕迹并找寻背后的发展逻辑。
产业之变:“重庆造”产线更智能
提到“重庆造”汽车,当地人无不自豪。在这座“九曲十八弯”的山城里开“重庆造”,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两组“第一”力证“汽车第一城”的实力:今年上半年,重庆汽车产量121.4万辆,在全国所有城市中位居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量39.1万辆、同比增长1.5倍,增速位列全国汽车产量前十省市之首。
“重庆造”的崛起之路,也映照出重庆产业提档升级的历程——
十多年前,借助燃油车合资品牌扩产的“东风”迎来产业崛起。2017年起,行业承压,“大而不强”的重庆汽车产业曾跌落谷底。产业转型,成为“重庆造”的唯一出路。
长安汽车正是转型“先锋队”之一。10月21日,随着一台“阿维塔07”缓缓驶下检测线,长安汽车数智工厂揭牌。800余个智能化设备、1400多个机器人、650余台智能AGV、关键工序100%自动化……漫步工厂可以看到,“全制造流程数字化”已基本实现。
“平均每60秒就有一辆新车从这座工厂下线。”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庆幸当年的决策——早在燃油车仍是市场绝对主力的时候,长安就先于竞争对手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两大方向发力,开启“第三次创业”。
整零协同,为长安汽车提供底盘的零部件企业重庆天人工业有限公司也及时踏上向新之路。
记者来到重庆天人的生产车间时,焊接生产负责人王平刚刚把工人提出的焊接问题处理完,记者看到控制面板上的上报内容:焊接生产线发生3次共70分钟停机。“焊接生产线停机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屏幕上很快显示出多种方案。”王平告诉记者,他要做的,就是及时分析问题并选择解决方案。而这一过程,全部在该企业自行研发的智能AI系统“维观AI”平台上完成,每个环节进展都可全厂共享。
“AI 制造”,让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彻底焕发新机。几年前的行业“寒流”中,重庆天人的原供货车企或撤资或减产,企业迎来“至暗时刻”,如何“扛下来、活下去”?“二代接班”的公司董事长龚量亮选择了数字化“节流增效”之路。这套AI系统在2019年甫一上线,就帮助企业成本下降35%、物料浪费降低80%、整体产品利润率上升3%,助力企业熬过“阵痛期”。
“汽车产业已由原来‘链条型’单一模式进阶到‘生态型’系统模式。应势而变,重庆通过整零协同、软硬结合、场景牵引、数字赋能、自主创新等手段,推动品牌向上、产品向上、产业链向上。”重庆市经信委汽车工业处处长王含给出当地的“解题思路”。
如今,“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已成为重庆这座城市的亮眼名片,而“重庆造”也有了更高目标:到2025年,国内每卖出10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来自重庆。
要素之变:数据“金矿”开掘更高效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继土地、劳动、资本和技术之后的又一关键生产要素。*总书记指出,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是基础性资源和战略性资源,也是重要生产力。
重庆市大数据局数据资源管理处主任科员尹国健将数据形象地比喻为“金矿”,“需要先‘提纯’再使用,这个过程就是要将数据资源化、资产化。”
“数据也能‘换钱’了!”回忆起几个月前的一笔“特殊授信”,重庆复迪脉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胡棒还是难掩兴奋,他们从数据“金矿”中挖到了“第一桶金”,成为重庆市获批数据资产抵押贷款的首家民营企业。
复迪脉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外科数字诊疗方案的企业,实践中积累大量医学影像3D重建数据,并自主研发出肺结节诊断AI模型数据。但企业也犯了难:沉甸甸的数据资产究竟如何变现?
“我们在对复迪脉数据资产确权、并表与估值等调研后发现,企业入表的数据资产完全符合抵押金融服务标准,于是进行跟踪指导,该企业也因此获得农行重庆高新分行数据资产抵押贷款500万元授信额度。”西部数据交易有限公司总经理钱锋认为,平台“搭桥”、“机制”铺路,最终促成银行企业“双向奔赴”。
在西部数据交易中心,记者看到这张《数字资产登记证书》,证书左下角还有该数据产品的二维码。“我们通过‘一品一码’服务,让每一份数据资产都有唯一可查的‘指纹’。”钱锋介绍,在中心登记上架的数据产品,用户都可扫码查验其相关信息,还可通过“数据指纹”对文件进行侵权检测。
作为重庆市唯一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场所,截至11月,西部数据交易中心平台已登记社会数据资产企业8家,颁发数据资产证书和抵押证书10张,数据总存储量超20TB。
放眼全国,如何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都是一道发展新题。重庆市大数据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员工接触数据业务时间不长,但无不干劲满满。一年前,“数字重庆”建设正式开启,重庆上下也经历了“从边学边干,到有点眉目,再到逐渐进入角色”的蜕变过程。
得益于“一把手”高位推进、直辖市统筹优势、一系列机制革新,“数字重庆”已在各个领域“开花结果”——涉企服务“一键接入、一码画像、一体处置、一键直达”;AI看病、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技术在全市广泛应用;打造“渝悦·渝你同行”“渝悦·信用”等应用,信用融资授信71.1亿元……与“数”俱进的重庆实现加“数”发展。
机制之变:“双城”工作生活更均衡
驱车从重庆市渝北区沿南北大道向北开,只要半小时,便可来到与之相邻的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行至两地交界处,一座掩映在山间雾气中的现代化新城若隐若现。这里,就是由分属两地的高滩镇、坛同镇、茨竹镇、大湾镇共同组成的川渝高竹新区。
“过去办事嘿打脑壳(很麻烦。”当地居民告诉记者,以前几个镇虽同属一域,却“天各一方”:大到投资办厂,小到水电缴费,两地政策都存在较大差距,给当地民众生活和企业经营带来诸多不便。
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与之适配的发展环境与生态,以便减轻高质量发展的阻力,区域协同发展正是举措之一。
时间回拨到2020年。当年12月29日,川渝两省市政府共同批复设立川渝高竹新区,这片266平方公里的区域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承载着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重大历史使命。
开垦出的这片“试验田”,有何特点?答案在于“政策就高不就低,成本就低不就高”。
“就高、就低”的各种优惠政策,给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位于新区内的四川欣悦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为重庆车企做配套服务的企业,公司管理部经理蒋成举了个例子:重庆市区城建税税率是7%,而邻水县则是5%,因此新区协同推动城建税税率统一为5%。“我们还成功申请了重庆市科技局的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获得了50万元资助。”
“在新区,不少行政壁垒被逐一打破,跨省的两地‘进一家门’就能办成‘两地事’。”一直在税务部门工作的川渝高竹新区税费征管服务中心主任邓循,见证了平均办税时长从两地跑3小时,压缩为“一厅通办”10分钟。
在川渝高竹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可受理16个部门的311个川渝通办事项。新区率先打通川渝两地税务数据库,并逐步统一川渝两地75项税费征管差异事项,力争“高竹一点、办川渝全域”。
从“试验田”到“示范区”,机制之变带来效率之变、发展之变——新区累计入驻企业201户,比成立之初增加一倍。其中,汽车零部件企业占八成,初步形成以配套重庆汽车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在祖国的西南腹地内,川渝之间“同城感”越来越强。
记者手记 >>>
“标签”变了的启示
过去,“重庆造”在当地是个“贬义词”,一度被贴上低端化标签。当地不少“90后”还记得,“小时候,重庆汽车质量普遍较差,我们戏称其为‘波儿皮(破车’。”如今,长安深蓝、阿维塔、赛力斯问界等一批中高端品牌陆续在重庆问世。从“破车”到“豪车”,口碑见证新质生产力的惊人力量。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也是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三大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之一,通过对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优势产业、“新星”产业等集群的打造,重庆已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成为这座城市的一个个新标签。
当前,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各自瞄准优势赛道发力。“制造”同样是江苏的一张“王牌”,对照江苏提出的“1650”产业体系,苏渝之间重点集群既有相交也有互补,东西部产业合作空间巨大,让人期待。
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