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银行应探索差异化发展

  大型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近日,金融监管总局召开大型银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要求大型银行合理把握效益、规模、质量的关系,注重“量、价、险”的平衡,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模式。

  合理把握效益、规模、质量的关系是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也是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注重“量、价、险”的平衡,要求实现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平衡,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产风险做好足够的准备。下一步,应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破解当前银行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困难挑战。

  今年以来,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大环境下,不仅是中小银行,大型银行也面临不小的经营压力。从整体数据来看,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走低,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利息收入同比下降约3%。今年三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87万亿元,同比仅增长0.5%。展望明年,净息差仍然面临收窄的压力。

  在这一背景下,要求大型银行进一步探索差异化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实际上,一直以来大型银行产品“同质化”问题都屡遭诟病。尤其是在部分地区的分支行,同质化经营情况较为严重,导致低效竞争。由于推出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功能、特性、价格等方面都极为相似,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基本一致,对于基层员工来说,主动创新产品的动力不足,在“以业绩论英雄”的传统考核模式下,容易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

  推动大型银行探索差异化发展模式,也是破解大型银行“大而不强”问题的需要。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大型银行继续占据主导位置。按一级资本计算,工行、建行、农行和中行为全球前四大银行。交行和邮储分别位列第九位、第十二位,在榜单中也有一席之地。而相对于资产规模,我国大型银行的国际话语权仍较低,与我国经济在全球的影响力不相称。在大型银行中只有中行的国际业务相对领先,其他银行相对薄弱。建行2023年末境外机构总资产为1.73万亿元人民币,占集团总资产比重仅为4.52%。

  大型银行要尽快补足业务短板,提升经营水平,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加强以投行、资管为代表的中间业务能力建设,尽快打破依赖利息收入作为主要利润来源的情况。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型银行需要提升研判能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健的风险化解方式与流动性解决方案,真正发挥主力军和压舱石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