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国内需求,为何要“全方位”?

  编者按

  12月11日至12日,*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了2024年经济工作,系统部署了2025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很多新提法、新举措,关系明年经济大局。《中国报道》新媒体特设“2025年经济怎么干?”专题,对*经济工作会议中的新提法、新举措做深度解读。

  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明年要抓好的九项重点任务。其中,“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居九大任务之首。排在第二位的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相比去年,这一政策排序发生了变化。

  为何位列首位?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为何位列2025年重点任务之首,备受热议。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指出,这一次政策排序发生变化,是根据我们当下宏观经济形势主要矛盾的变化来进行的。我们现在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整个国民经济循环不畅,这就决定了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面扩大内需成为首要任务和首要工作。

  刘元春强调,这里面的提振,很重要地体现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消费专项行动。我们以往在扩消费方面没有专门的行动方案,特别是全国统一层面的。这次的提出,意味着我们在消费扩张上面要有更大的力度、更大的范围以及更多的政策工具来进行。

  “内需不足是影响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看到,近两年*经济工作会议都强调扩大内需,就是因为经济运行中存在需求不足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张永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全方位”表明此轮扩大内需在力度上会更强,在范围上会扩大。

  张永军同时指出,2025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将发生较大变化,2024年我国经济能够实现5%左右的增长,外部需求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外贸出口的贡献率较高,但是从2025年的形势判断来看,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加上美国总统换届带来的关税政策变化,有可能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乃至全球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因此,2025年外需可能会减弱,在这种情况下,要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通过扩大内需来应对国际环境的变化。

  “此外,对中国自身经济发展来说,扩大内需也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非常重要的有效途径。扩大内需实际上有利于提高各类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有利于提升整个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张永军补充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指出,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消费发挥着最为重要的枢纽作用,如果消费提振不上去,那就会成为双循环发展的一个堵点。

  还需找到新增长点

  今年以来,我国已经出台了扩大内需、扩大消费的政策,比如消费品以旧换新、设备更新等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要使国内需求持续扩大还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

  张永军建议,一方面,扩大内需针对的范围要进一步扩大。比如,目前扩大消费主要针对的是家电、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明年可能会面向更多的消费品,而且要将扩大服务性消费作为一个重要途径和抓手。另一方面,扩大内需不仅要扩大消费,还要扩大有效投资,2024年我国投资增长不够快,2025年需要进一步扩大投资。这其中除了设备更新等政策,还要出台一些鼓励研发、鼓励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这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投资。第三,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来扩大有效需求。比如今年我国对很多国家采取了免签政策,很多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也扩大了境内的消费需求,这也是扩大国内需求的一个途径。

  “首先要切实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王孝松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其次,继续深化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只有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他们才敢于消费。

  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对此,王孝松建议,增加各种就业机会;给贫困群体发放一些补助补贴;鼓励青年人创业就业;政府提供一些求职者和用人单位之间沟通的平台,提升就业信息的传递能力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审、教授陈小亮表示,要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关键在于构建和完善有助于扩大消费与投资的长效机制。对消费而言,构建和完善居民消费长效机制,促使居民获得稳定收入从而“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从而“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从而“愿消费”,这样才能全面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对投资而言,建立和完善投资长效机制,促使企业有充足投资空间从而“能投资”、提高投资效益从而“敢投资”、有稳定预期和信心从而“愿投资”,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企业的投资积极性。需要强调的是,除了依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稳定政策,还要加强稳定政策与增长政策和结构政策的配合,这样才能为消费和投资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快构建消费与投资长效机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一是要抓住关键人群提升消费能力意愿。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二是要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改善收入预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等,从而增强他们的消费意愿。三是要抓住关键领域和环节提升消费层级。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从中高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时,居民消费从商品为主向服务为主转变,服务消费占比超过商品消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提高,服务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主要增量来源、拉动居民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增速超过整体消费增速。四是要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促进文化、旅游、娱乐等休闲服务业发展,丰富优质的服务消费供给,满足多元化、个性化、高品质的服务消费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