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12月17日讯 近期,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泰鸿万立”主板IPO注册申请获证监会同意。
资料显示,泰鸿万立是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2023年5月,泰鸿万立IPO申请获受理。根据招股书,公司计划发行不超过851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募资总额为11.5亿元。以此计算,泰鸿万立的估值为46亿元。然而,2022年4月泰鸿万立实控人向外部投资者转让股份时,公司估值仅为8.8亿元。
短短一年时间理,泰鸿万立估值暴涨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存在抬高估值的嫌疑?财经记者曾致电致函泰鸿万立,截至发稿没有收到回复。
业绩增速放缓
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泰鸿万立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0.11亿元、14.78亿元、15.4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67.66%、46.19%和4.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3亿元、1.26亿元和1.6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45.83%、51.81%、27.78%。
2024年前三季度,泰鸿万立的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8.81%和9.44%,公司预计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61%至11.3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为5.74%至15.07%。
泰鸿万立业绩增速大幅放缓的背后,是对主要客户形成严重依赖。2005年,泰鸿万立刚刚成立时,专门为吉利集团提供配套零部件。2010年,吉利出资507万元入股泰鸿万立,获得了其9.5%的股份,但2014年选择了退出。
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吉利集团为泰鸿万立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35.91%、46.11%、38.71%和33.62%;来自另一大客户长城汽车的收入占比分别为51.64%、35.48%、36.25%和30.18%。据悉,泰鸿万立与长城汽车的合作开始于2013年。
在此前的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泰鸿万立说明客户集中度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博俊科技、华达科技、多利科技的原因,同时结合与主要客户的合作历史及背景等,说明相关业务及业绩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对此,泰鸿万立回复称,客户集中度高符合行业经营特点,公司与主要客户长期合作,业务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泰鸿万立称,公司与长城、吉利合作均已经超过10年。那么,这两家公司之外,,泰鸿万立的为何未能拓展到更多对自身业绩产生较大影响力的主机厂?与同行相比,泰鸿万立技术和产品存在哪些竞争壁垒?财经记者也曾在采访函中问及,但没有得到答案。
此外,泰鸿万立产品的质量问题也值得关注。2021-2023年及2024年1-6月,泰鸿万立售后服务费用分别为26.78万元、84.68万元、124.03万元和91.36万元,此笔费用主要是客户对公司的质量索赔费。
短期借款远超货币资金
泰鸿万立此次IPO,计划募集资金的总额为11.5亿元,其中3.14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7.3%。目前,在IPO阶段,监管层对企业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比例并无特殊规定,但IPO企业一般参照再融资的限制,将补流比例设置为30%以下,如果超过30%容易引起监管的重点关注。
“踩线”使用募资“补流”的泰鸿万立,资金方面确实捉襟见肘。截至2024年6月30日,泰鸿万立的货币资金为1.69亿元,但短期借款为3.44亿元。此外,公司2023年的“三费支出”达到了1.54亿元。
在“递表”前夕,泰鸿万立还进行了大手笔分红,2020和2021年派现金额分别为2000万元和4000万元,同期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424万元和8329.88万元。
记者注意到,2020-2022年,泰鸿万立曾多次将所获银行流动贷款,通过两家子公司进行资金流转,再最终转回自己的银行账户,不少业内人士称将泰鸿万立的此行为称为“骗贷”。同时,在无真实交易背景下,泰鸿万立通过向子公司济南泰鸿、保定泰鸿开具银行承兑汇票和信用证,并在之后贴现用作营运资金。
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泰鸿万立补充说明是否存在通过体外资金循环粉饰业绩的情形。泰鸿万立对此进行了否认,并表示:“转贷、票据融资的行为均通过子公司进行,不存在资金流出公司的情况,取得的资金均用于支付日常生产经营。”泰鸿万立还强调,转贷和无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融资行为已经全部清理完毕,自2022年10月开始,公司未再发生新的转贷情形。
注册生效的泰鸿万立即将迎来申购,其能否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有关泰鸿万立IPO进展,财经将保持关注。